1月23日,在芬兰罗素中学举行的“非遗体会快闪”活动上,当地学生体会鲁班锁。邓宇飞摄/光亮图片
在“新年——我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我国驻芬兰大使馆在芬举行“欢喜新年进校园”系列活动,在北欧绵长的冬日里为芬兰青少年带来了一次文明“破冰”。新年文明“第一课”、“非遗体会快闪”等新颖的活动,让更多芬兰青少年有时机体会我国民间传统文明的魅力。
1月23日上午,一场以我国新年为主题的“第一课”在芬兰赫尔辛基的美湾小学举行,全校师生一起感触到了我国民间传统文明的魅力。这也是许多学生第一次进一步探究我国文明。
在250多名小学生面前,我国驻芬兰大使馆的青年外交官化身教师,用流利的芬兰语向学生们介绍:“新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标志着春天的回归,也是家人聚会庆祝的日子。”课堂上,来自我国的专业舞蹈团队与美湾小学中文班的学生协作扮演,展现了琵琶、笛子等我国传统乐器。动听的旋律以及美丽的我国传统歌舞,赢得阵阵掌声。
2008年,中芬两国签署了多项双边协作协议,赫尔辛基市决定在美湾小学建立中文班,供给中芬双语教育。这一行动招引了许多期望孩子承受中文教育的华裔家庭,也遭到不少曾在我国生活过的芬兰家庭的喜爱。美湾小学中文班的教师向记者介绍:“一些在我国生活过的芬兰家庭回国后,期望孩子持续学习中文。中文班为这些家庭供给了抱负的挑选。”
为了预备这次“第一课”,美湾小学的教师们早早便开端策划,提早几周预备课程,规划了与新年和我国民间传统文明相关的教育内容。活动完毕后,一位芬兰教师表明:“很快乐能带班级参与这节课。我班上有一名我国学生,期望可以经过这次活动,大家能更了解互相。对许多本地学生而言,第一次的我国文明体会必定十分美好。”
同日,一场精心策划的“非遗体会快闪”活动在芬兰罗素中学举行,为全校师生带来了共同的文明交流体会。1月23日上午,我国三位非物质文明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校园走廊安置了三个展台,别离展现榫卯、脸谱彩塑和绒花制造技艺。午间下课铃响起时,走出教室的学生们看到展台,纷繁猎奇地包围上前。
榫卯是我国硬木家具制造技艺,展台前最受芬兰学生重视的就是三把代表着榫卯工艺特色的鲁班锁。小小的鲁班锁激起起了学生们的输赢欲,一场解锁竞赛很快便在学生们之间打开。在我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芬兰的中学生们理解了如此简略的榫卯结构却坚实无比,对我国传统手艺艺中表现的科学才智和艺术价值赞叹不已。
脸谱彩塑展台相同招引了许多学生探究。学生们纷繁用泥塑和彩绘东西创造自己的脸谱著作。尽管制造的过程较为杂乱,但当完结著作时,学生们兴奋地表明,这种艺术体会史无前例。
绒花制造展台则带学生们进入了一个精密而充溢前史神韵的国际。经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解说,学生们了解到绒花制造技艺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千年前史,并形成了南北两大门户。尽管初学者的著作略显幼嫩,但他们由此殷切感触到了我国手艺演员对传统技艺的酷爱和专心。
一位来自越南家庭的高中生因爱好选修中文课程,在此次“快闪”活动中自愿担任解说员。活动完毕后,她在社会化媒体上晒出了自己制造的绒花,并用中文感叹:“这次活动太棒了!”